管理范围与定义:
范围明确:境内企业及其控制的境外企业或分支机构向境外举借的、以本币或外币计价、按约定还本付息的 1 年期以上债务工具,包括境外发行债券、中长期国际商业贷款等,都需要事前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申请办理备案登记手续。这意味着只要符合债务期限和资金流向等条件的外债行为,都被纳入管理范畴,监管实现全覆盖。
定义细化:对债务工具类型进行了细化规定,明确了哪些具体的融资行为属于中长期外债备案登记的管理范围,减少了监管盲区,让企业和监管部门都有更清晰的界定标准。
申请条件与主体:
企业需依法设立并合法存续、合规经营,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这是对企业基本法律状态和内部治理结构的要求,确保企业具有稳定的运营基础和规范的管理体系,能够承担外债的偿还责任。
有合理的外债资金需求,用途符合规定,资信情况良好,具有偿债能力和健全的外债风险防控机制。企业不仅要证明资金需求的合理性,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信用状况和足够的偿债能力,同时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以保障外债资金的安全使用和按时偿还。
企业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zui近三年不存在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刑事犯罪,或者因涉嫌犯罪或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依法立案调查的情形。这是对企业及其相关主体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的严格要求,旨在筛选出信誉良好、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的企业,降低外债风险。
申请主体明确:借用中长期外债的企业应当由境内控股企业总部(总公司、总行等)向国家发改委提交申请报告办理外债审核登记手续,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形,如红筹架构的企业,则以境内主营业务子公司作为申请主体。
资金用途管理:
正面导向与负面清单:提出了外债用途的正面导向和负面清单。正面导向鼓励企业使用外债资金聚焦主业,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体经济发展,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要素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负面清单则明确了禁止的资金用途,如不得违反我国法律法规、不威胁国家利益和经济、信息数据等安全、不违背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不违反有关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等,确保外债资金的使用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发展要求。
用途一致性:企业外债募集资金实际用途应与审核登记内容相一致,不得挪作他用。这要求企业在申请备案时,对资金用途的规划要准确、合理,并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登记的用途执行,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审核登记程序:
申请要求明确:进一步明确了审核登记的申请时点、主体、途径、材料等要求。企业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指定的主体和途径提交申请材料,确保申请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信息披露与责任压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压实各方主体责任,提高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企业和相关中介机构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一旦发现隐瞒、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情况,将面临相应的惩戒措施,强化了信息的质量要求和责任约束。
网络系统完善:完善了外债审核登记网络系统,企业外债审核登记申请、信息报送等主要环节均可以通过网络系统来进行,提高了办理的效率和便利性,也便于监管部门进行在线监测和管理。
事中事后监管:
协同监管机制:联合有关部门和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建立协同监管机制,通过在线监测、约谈函询、抽查核实等方式开展监督管理,加强了监管的力度和全面性。
信息报送制度:完善企业外债信息和重大事项报送制度,要求企业密切关注外债实际借用和履约情况,及时报送相关信息,以便监管部门掌握外债的动态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违规处置明确: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和相关中介机构违规行为的处置措施,构建了多层次的市场约束机制,提高了违规成本,增强了监管的威慑力。
准备阶段:
一般需要提供《中长期外债备案登记申请表》,详细填写贷款金额、用途等信息。
企业的基本信息材料,如企业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注册资本、营业执照副本等,证明企业的合法身份和基本情况。
提供企业的经营范围和主营业务证明文件,以证明外债资金的使用与企业的业务相关。
资信状况材料,如信用评级报告(若有要求)、银行授信情况等,证明企业具有良好的信用状况和偿债能力。
zui近一期的财务报表,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审核部门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提供依据。
深入学习政策:企业应提前深入了解中长期外债备案登记的相关政策法规,包括《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等文件,准确把握政策的要求和限制,确保自身的外债行为符合政策规定。
确定资金需求与用途:明确企业的外债资金需求规模和用途,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实际业务需要,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同时,确保资金用途符合政策的正面导向和负面清单要求。
申请阶段:
网上登记:登录国家发展改革委网上政务服务大厅,按照系统指引填写申报信息,并上传相关申请材料。确保填写的信息准确无误,上传的材料清晰、完整。
材料报送:网上登记完成后,根据要求将纸质版材料邮寄或现场报送至政务服务大厅。建议企业提前了解政务服务大厅的收件地址、收件人等信息,确保材料能够准确送达。
审核阶段:
形式审查: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主要检查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等。审查合格的予以接收,不合格的会通知企业补充或修改材料。
复审与受理:承办司局收到申请材料后,对申请材料进行复审,审查合格的予以受理。复审过程中,可能会对企业的资质、资金用途、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审核。
备案决定:承办司局根据审核情况办理并作出备案决定。企业可以通过短信等方式获取备案结果信息。
后续阶段:
领取备案证明:中央管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备案登记证明将通过文件交换系统送至集团总部(总公司、总行等),地方企业的备案登记证明将通过文件交换系统送至省级发改委。企业应及时领取备案证明,以便后续办理外债登记等手续。
资金使用与监管:企业在获得外债资金后,要严格按照备案登记的用途使用资金,并按照规定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外债的使用情况。同时,企业应加强外债风险管理,合理控制外债规模,制定风险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