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目的:
规范境外融资行为:防止企业在境外融资过程中出现欺诈、隐瞒信息等不规范操作,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秩序。之前部分企业可能存在信息披露不完整或不真实的情况,通过备案登记制度可以加强对企业融资行为的监管,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防范金融风险:避免企业过度借债导致债务风险过高,进而引发金融市场波动,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监管部门可通过备案登记掌握企业外债的规模、结构和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比如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过企业过度借债后无法偿还,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的情况,我国的政策就是要提前防范这种风险。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引导企业将外债资金用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方向的项目,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避免资金在虚拟经济中空转。例如,支持企业将外债资金用于国家重大战略相关项目、产业升级等领域,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适用范围:
主体范围:包括境内企业(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及其控制的境外企业或分支机构。这意味着无论是国内的企业主体,还是国内企业在境外设立的相关企业,只要符合条件且进行中长期外债融资,都需要进行备案登记。比如,一家国内大型制造企业在境外设立的子公司,如果要向境外举借中长期债务,就需要按照规定备案。
债务工具类型:适用于向境外举借的、以本币或外币计价、按约定还本付息的 1 年期(不含)以上的债务工具,包括债券(如高 级债、永续债、资本债、中期票据、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等)、中长期国际商业贷款、融资租赁等。不同的债务工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险,政策对其进行统一管理,有助于全面掌握企业的外债情况。
特殊企业架构:红筹架构企业(境内企业控制的境外企业以及境内自然人控制的境外企业)和可变利益实体(VIE)控制的企业,在发行 1 年期以上外债或借用中长期国际商业贷款时,均需办理备案登记。这些特殊企业架构在跨境融资中较为常见,对其进行明确规定,有助于规范这类企业的融资行为。
特定区域和资金情况:如企业通过自贸区 FTN 账户借用超过 1 年的外债,以及自贸区内银行支行的离岸资金商业贷款(1 年期以上),也需要办理备案登记手续。这体现了政策对自贸区等特殊区域跨境融资的关注和管理。
备案条件:
主体资格要求:企业需依法设立并合法存续、合规经营,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这是对企业基本法律状态和内部治理结构的要求,确保企业具备正常开展经营活动和承担债务的能力。例如,企业需要有完善的公司章程、健全的董事会等治理结构。
财务状况要求:企业要有合理的外债资金需求,资信情况良好,具有偿债能力和健全的外债风险防控机制。企业需要提供相关的财务报告等材料,证明其具备足够的收入和资产来偿还外债,并且有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偿债风险。
信用记录要求:企业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近三年不存在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刑事犯罪,或者因涉嫌犯罪或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依法立案调查的情形,且不能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未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负面信用记录。这是对企业及其相关人员的信用状况的严格要求,以保证外债融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资金用途要求:外债资金的用途需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违反我国法律法规,不威胁、不损害我国国家利益和经济、信息数据等安全,不违背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不违反我国有关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不得用于投机、炒作等行为。除银行类金融企业外,不得转借他人(在外债审核登记申请材料中已载明相关情况并获得批准的除外)。这明确了外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限制,确保资金用于合法、合规、有益的项目。
申请流程:
准备材料:企业需要按照要求准备齐全的申请材料,包括企业基本信息、财务报表、外债合同或协议、募投项目的审批文件等,并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同类型的外债融资可能需要提供不同的附加材料,例如申请境外发行债券需提供承销机构出具的尽职调查报告和真实性承诺函,申请借用国际商业贷款需提供经签署的贷款协议或同等效力文件等。
网上登记:企业登录国家发改委门户网站 “政务服务” 频道进行网上登记,填写申请表单并上传电子材料。这是信息化管理的体现,提高了申请的效率和便利性,同时也便于监管部门对申请信息的收集和管理。
提交纸质材料:网上登记完成后,企业需将纸质版材料报送至政务服务大厅。纸质材料的提交是对网上登记的补充和确认,确保申请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审核评估:发改委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合规性以及对国家外汇储备的影响等。审核过程中,可能会要求企业补充或修改相关材料,企业应积极配合。这一环节是对企业外债融资的严格把关,确保融资行为符合国家的政策和监管要求。
登记发证:审核通过后,发改委将为企业发放《企业借用中长期外债登记证明》。企业获得该证明后,方可按照备案计划进行外债融资活动。
后续管理:
信息报告:获得备案登记后,企业应定期向外汇管理部门报告外债的变动情况和使用情况,以便监管部门及时掌握外债的动态信息。这有助于监管部门对企业的外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资金使用监管:企业应严格按照备案内容使用外债资金,确保资金用途与备案相符。监管部门会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发现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理。这保证了外债资金的使用符合国家的政策和监管要求,防止企业挪用资金或进行违规操作。
风险监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对外债风险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控,包括汇率风险、偿债风险等,以确保企业能够按时还本付息,避免违约风险。企业需要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保障自身的利益和国家金融市场的稳定。